GIEC OpenIR
深水峡谷体系控制因素分析以南海北部琼东南盆地中央峡谷体系为例
苏明1; 张成2; 解习农2; 王振峰3; 姜涛2; 何云龙2; 张翠梅4
2014
Source Publication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ISSN1674-7240
Volume44Issue:8Pages:1807
Abstract利用2D/3D 地震数据及钻井资料, 详细解剖了晚中新世以来构造-沉积背景对琼东南盆地大型轴向峡谷体系形成和演化的控制. 晚中新世以来的大规模海平面下降导致了陆坡区的沉积物易发生失稳, 从而为中央峡谷体系沉积充填提供了物源. 峡谷内部的2套沉积物: 浊流沉积体和块体搬运复合体, 分别来自西北部物源和北部物源, 不同部位沉积物供给能力的差异, 导致峡谷内部表现出不同的充填结构和样式. 11.6 Ma 时期构造变革事件为峡谷的形成提供了构造背景, 盆地东部形成的轴向“限制型”小型盆地可视为中央峡谷体系的雏形. 5.7 Ma 时期红河断裂带右旋走滑的活动, 将增强莺-琼盆地交界处沉积物的水动力条件, 并向浊流发生演变, 形成深水浊积水道. 南部隆起的存在对峡谷内部充填沉积物起到了“遮挡”的作用. 更新世以来的气候因素所引起的强烈沉积物供给和盆地东部特殊的地貌特征, 引起了中央峡谷体系的“回春”, 大量垮塌沉积体的发育将进一步加剧峡谷的“负地形”特征. 研究表明, 琼东南盆地中央峡谷体系自西向东不同区段的主控因素存在差异: 西北部物源的供给和红河断裂带在5.7 Ma 时期的构造活动控制了头部区域浊积水道的形成和发育; 西北部物源、北部陆坡的沉积物供给、构造地貌特征等, 控制了峡谷自西向东的运动, 并影响了峡谷内部的充填结构; 盆地东部11.6 Ma 时期的构造变革和长昌凹陷有限的沉积物供给能力是盆地东段中央峡谷体系的主控因素.
Language英语
Document Type期刊论文
Identifierhttp://ir.giec.ac.cn/handle/344007/22268
Collection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Affiliation1.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2.中国地质大学
3.中海石油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
4.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First Author AffilicationGuangZhou Institute of Energy Conversion,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Recommended Citation
GB/T 7714
苏明,张成,解习农,等. 深水峡谷体系控制因素分析以南海北部琼东南盆地中央峡谷体系为例[J].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4,44(8):1807.
APA 苏明.,张成.,解习农.,王振峰.,姜涛.,...&张翠梅.(2014).深水峡谷体系控制因素分析以南海北部琼东南盆地中央峡谷体系为例.中国科学地球科学,44(8),1807.
MLA 苏明,et al."深水峡谷体系控制因素分析以南海北部琼东南盆地中央峡谷体系为例".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44.8(2014):1807.
Files in This Item:
There are no files associated with this item.
Related Services
Recommend this item
Bookmark
Usage statistics
Export to Endnote
Google Scholar
Similar articles in Google Scholar
[苏明]'s Articles
[张成]'s Articles
[解习农]'s Articles
Baidu academic
Similar articles in Baidu academic
[苏明]'s Articles
[张成]'s Articles
[解习农]'s Articles
Bing Scholar
Similar articles in Bing Scholar
[苏明]'s Articles
[张成]'s Articles
[解习农]'s Articles
Terms of Use
No data!
Social Bookmark/Share
All comments (0)
No comment.
 

Items in the repository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unless otherwise indic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