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EC OpenIR
珠江口盆地Site4B 柱状沉积物中脂肪醇分子化合物分布及其来源分析
茅晟懿1; 朱小畏2; 孙永革3; 管红香1; 吴能友1
2014
发表期刊海洋与湖沼
ISSN0029-814X
卷号000期号:006页码:1202
摘要本研究采用色谱质谱(GC-MS)和色谱-同位素质谱(GC-IRMS)方法,对珠江口盆地Site4B沉积物中脂肪醇分子化合物分布以及单体碳同位素组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长链脂肪醇碳优势指数(CPIC26—34:9.41—24.56)、平均碳链长度(ACLC26—34:28.85—29.99)以及n C26—n C30脂肪醇平均碳同位素组成(?29.13‰±0.87‰、?32.98‰±1.28‰和?32.73‰±1.61‰)均揭示了n C26—n C34脂肪醇属于陆源高等植物来源,n C16—n C20和n C24脂肪醇较正的碳同位素组成反映了化合物的海洋细菌来源,而n C22脂肪醇偏负的碳同位素特征(平均?33.26‰±1.51‰)反映了化学自养细菌来源。Site4B沉积物中的陆源输入主要来自南海周边河流,从12.7ka BP至今的沉积时期(0—80cm,文中深度均为埋深)和末次冰盛期(102—120cm),其陆源输入主要来自台湾岛河流,而在19.3—12.7ka BP沉积时期(80—102cm)和更新世沉积时期(120—300cm),台湾岛、吕宋岛和珠江口河流的陆源贡献普遍较低。Site4B沉积物中的海洋生产力主要来自海洋微生物输入的贡献,并主要受到海水温差影响;其中在35—150cm层位,海洋输入和南海暖流的强弱带来的海水温度的高低有关,而在150—300cm层位,则主要和冰期-间冰期的冷暖气候带来的海水温差有关。
语种英语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条目标识符http://ir.giec.ac.cn/handle/344007/21413
专题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作者单位1.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2.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3.浙江大学
第一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茅晟懿,朱小畏,孙永革,等. 珠江口盆地Site4B 柱状沉积物中脂肪醇分子化合物分布及其来源分析[J]. 海洋与湖沼,2014,000(006):1202.
APA 茅晟懿,朱小畏,孙永革,管红香,&吴能友.(2014).珠江口盆地Site4B 柱状沉积物中脂肪醇分子化合物分布及其来源分析.海洋与湖沼,000(006),1202.
MLA 茅晟懿,et al."珠江口盆地Site4B 柱状沉积物中脂肪醇分子化合物分布及其来源分析".海洋与湖沼 000.006(2014):1202.
条目包含的文件
条目无相关文件。
个性服务
推荐该条目
保存到收藏夹
查看访问统计
导出为Endnote文件
谷歌学术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茅晟懿]的文章
[朱小畏]的文章
[孙永革]的文章
百度学术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茅晟懿]的文章
[朱小畏]的文章
[孙永革]的文章
必应学术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茅晟懿]的文章
[朱小畏]的文章
[孙永革]的文章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