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EC OpenIR
中国南海西北次海盆西北陆缘洋陆过渡区深水沉积体系特征
陈慧1; 解习农1; David Van Rooij2; 苏明3
2014
发表期刊沉积学报
ISSN1000-0550
卷号000期号:003页码:442
摘要高分辨率二维地震资料显示中国南海西北次海盆西北陆缘(水深1 000 m及以下)发育如下深水沉积体系:珠江口盆地南部隆起区缓坡带(水深约1 000~1 500 m、坡度<1.2°)出露神狐南海山,该海山附近发育"海山相关等深流沉积体系",可能受南海中层水循环(自西向东)底流控制;神狐南海山以南水深约1 500~2 500 m的陆坡区(坡度>2°)普遍发生坡移,发育"重力流滑塌体系"和"峡谷体系",鲜见等深流沉积;下陆坡区(水深>2 500 m,坡度稍缓<2°)滑塌现象明显减少,主要发育"峡谷体系"以及"席状等深流沉积体系",席状等深流沉积体系可能受分散的、流速较低的南海深层水循环底流控制。地震沉积记录显示,神狐南海山附近等深流侵蚀特征最早出现于晚中新世早期,其后至现今该区较稳定发育等深流沉积/侵蚀的加积序列,说明南海西北次海盆西北陆缘的稳定底流沉积/侵蚀可追溯至晚中新世早期。
语种英语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条目标识符http://ir.giec.ac.cn/handle/344007/20380
专题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作者单位1.中国地质大学
2.根特大学
3.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陈慧,解习农,David Van Rooij,等. 中国南海西北次海盆西北陆缘洋陆过渡区深水沉积体系特征[J]. 沉积学报,2014,000(003):442.
APA 陈慧,解习农,David Van Rooij,&苏明.(2014).中国南海西北次海盆西北陆缘洋陆过渡区深水沉积体系特征.沉积学报,000(003),442.
MLA 陈慧,et al."中国南海西北次海盆西北陆缘洋陆过渡区深水沉积体系特征".沉积学报 000.003(2014):442.
条目包含的文件
条目无相关文件。
个性服务
推荐该条目
保存到收藏夹
查看访问统计
导出为Endnote文件
谷歌学术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陈慧]的文章
[解习农]的文章
[David Van Rooij]的文章
百度学术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陈慧]的文章
[解习农]的文章
[David Van Rooij]的文章
必应学术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陈慧]的文章
[解习农]的文章
[David Van Rooij]的文章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