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EC OpenIR
南海北部洋陆转换带地震反射特征和结构单元划分
朱俊江1; 丘学林1; 徐辉龙1; 詹文欢1; 赵明辉1; 卫小冬1; 孙金龙1; 杨睿2; 夏少红1; 黄海波1
2012
发表期刊热带海洋学报
ISSN1009-5470
卷号031期号:003页码:28
摘要张裂大陆边缘和盆地主要通过岩石圈的伸展作用形成,被动大陆边缘岩石圈的减薄导致了岩浆的减压熔融,最终形成了洋壳和减薄的转换带。处理和分析了2010年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实验2"号采集的南海北部地球物理调查的多道地震数据(MCS2010-1),总结了南海北部洋陆转换带的地震反射特征。转换带主要由北部裂陷期下沉区段,中部海山或埋藏海山隆起带和靠近海盆一侧的掀斜断块带组成。通过对比以前南海北部采集的反射地震数据和折射地震波速度模型,圈定了洋陆转换带的分布范围,洋陆转换带的宽度在南海东北部是225km,中部是160km,西北部是110km。依据零星的大于6级地震震中分布,揭示了南海北部洋陆转换带目前仍是一个地震构造活跃带。
语种英语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条目标识符http://ir.giec.ac.cn/handle/344007/20614
专题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作者单位1.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2.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朱俊江,丘学林,徐辉龙,等. 南海北部洋陆转换带地震反射特征和结构单元划分[J]. 热带海洋学报,2012,031(003):28.
APA 朱俊江.,丘学林.,徐辉龙.,詹文欢.,赵明辉.,...&黄海波.(2012).南海北部洋陆转换带地震反射特征和结构单元划分.热带海洋学报,031(003),28.
MLA 朱俊江,et al."南海北部洋陆转换带地震反射特征和结构单元划分".热带海洋学报 031.003(2012):28.
条目包含的文件
条目无相关文件。
个性服务
推荐该条目
保存到收藏夹
查看访问统计
导出为Endnote文件
谷歌学术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朱俊江]的文章
[丘学林]的文章
[徐辉龙]的文章
百度学术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朱俊江]的文章
[丘学林]的文章
[徐辉龙]的文章
必应学术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朱俊江]的文章
[丘学林]的文章
[徐辉龙]的文章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